山东表态:2028年年底前存量隐性债务“清零”!
近日,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的意见,意见就切实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表态:
其中提到,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。优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机制,根据市县债务风险、财力状况、管理水平以及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合理分配。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“自审自发”试点管理要求,优化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实施机制。完善专项债券“借用管还”全流程管理制度,加强专项债券资金监管,规范新增项目资产核算,完善专项债券偿还机制,加强债券项目专项收入、资产运营和处置收入归集。
切实防范地方债务风险。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,确保2028年年底前存量隐性债务“清零”。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,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,坚决防止边清边增。“一企一策”制定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方案,坚决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,推动融资平台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,逐步转型为独立市场主体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文件由山东省财政厅牵头,责任单位包括:省委金融办、省国资委、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、山东金融监管局。
另一方面,山东省财政厅6月6日发布公告通知,即将发行159.18亿再融资专项债(17-19日期),全部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。
若叠加此前4次发行规模,本年度(2025年)用于置换存量隐债的化债资金下达已超95%。
业内专家分析,地方发行再融资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,一大目的就是延长偿债期限,缓解地方短期流动性压力,优化债务结构,并降低此前隐性债务利息负担,按此前财政部预估5年能节约利息6000亿元,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实现“用时间换空间”,通过地方不断发展来逐步化解债务风险。
多举措化解债务
事实上,近期山东省在化债方面有诸多动作,此前,市场上有诸多消息提到。山东提前清退了很多项目,省级统筹推动隐性债务置换。
政策支持与资金下达:中央“6 + 4 + 2”化债政策(即6万亿隐性债务置换限额、每年8000亿新增专项债、2万亿棚改债延续)为地方腾挪出关键空间。截至2025年一季度,山东累计获得隐性债务置换额度超1600亿元,其中过半资金被精准输送至潍坊、青岛等重债务区域
创新“置换债直达市县”机制:省级财政跳过转移支付常规流程,直接将置换债分配权限下放至青岛、潍坊等地市,后者可“一区一策”制定方案。例如潍坊将获得的276亿元置换债拆分至辖区17个区县,针对信托、定融等不同债务类型分类处置。高密某逾期信托项目凭借直拨的1.2亿元置换债,实现两日内启动兑付程序,较过去层层审批节省70%时间
多元路径破解兑付难题,资产盘活反哺债务池:威海新岚山国资将闲置地块证券化,募集资金中35%定向偿还定融产品;鲁西南某县将15宗工业用地经营权打包发行ABS(资产支持证券),三个月内清偿12亿元非标债务
高息置换重构成本链条:青岛某平台将年息12%的定融债务置换为3%利率的专项债,节省利息逾20亿元;烟台通过国企混改引入民资32亿元,专项用于填补逾期债务缺口。省级层面联合地方AMC设立债务纾困基金,已协助收购城投不良资产超80亿元
政企切割重塑市场信用:淄博市2025年批量注销18家空壳城投平台,其余企业剥离政府融资职能,转向市场化运营。数据显示,该市城投融资成本已从2023年的9.2%降至4.5%,新发债券认购倍数回升至行业平均水平
开展城投定融非标产品清退,2025年全国范围内针对城投定融非标产品的清退行动进入“深水区”,近日山东某国企(城投)宣布提前终止其债权资产项目(原定用于“山路三片区城市更新项目”),并承诺全额退还投资人已支付资金
责任编辑:zhangshi